本人喜欢象棋实战,做了一些总结,以象棋思维的形式笔记如下:(棋友们喜欢就参考一下,不认同的欢迎留言讨论)
一,先攻后守原则
之前理解到现代象棋的一个基本策略是先守后攻,意思是先把自己的防守做足,立于不败之地再求胜。这当然是正确的理念!但这里为何又说要先攻后守呢?因为这是针对行棋准则来说的。象棋的根本胜负在于“先手”,也就是优先鲜明。保王是绝对优先,因为直接定胜负;保车次之,其他大子再次之。除了保王绝对优先之外,还有势在子之前也是基本原则。势,是攻势,杀势,是悬在对手头上的刀,是举起的石头,是现实的威胁,势是可以变现(必然可以换成子力)的。在一个局面,首先要弄明白的,就是势。只要势在自己这一边,自己就有主动权。在这个势的基础上,就可以拟就相应的进攻手段。因此先想到攻,再充分利用这个势所产生的攻法,再考虑相应需要的必要的防守。并不是先攻后守就忽略了防守,而是指明了思维的先后顺序,同时也指明了行棋的先后顺序。在实战中经常因为怕自己这边出问题,用更多的思考时间来想防守,结果把明显的攻势也浪费了。
如图,是一个发现“不见而在”的势的实例。从全局来看,红方兵已接近黑九宫,加上炮的遥控作用,对黑有强大威胁,这可以理解为黑方的势。黑方如果接走马4进5(目前与红对攻的最佳路线),红炮六平五,黑方已难防守,同时因为红底炮的存在,黑马4进5之后,对黑方也没有进一步的手段。再多想想,当马4进5之后,黑方最厉害的是继续马5进7!因为接下来黑车7进2,是100%抽吃红八路车的,这是黑方的势!抽红车的前提是红底炮不存在,因此马上就想到用车先吃红底炮!从如图局面开始,车4进1,仕五退六,马4进5!此时无论红方怎么走,黑都可以抽吃一车。
二,耐心等待对方出错是赢棋的正常心态
大家如果常欣赏大师实战棋谱,会发现大师们也经常出错,而出错也正是分出输赢的原因,这跟普通棋友下棋时完全一样。所以尽量避免自己出错,耐心等待对手出错,是绝对的正常心。
三,设置陷阱就是谋略
自己行棋刁钻,常设置陷阱让对手上当,这些可以理解为谋略致胜。因为你走的每一着都古板,都“正常”,对手也就没有压力,不需要更多的思考时间。但是当你刁钻,陷阱重重时,对手就能体会到你对他的威胁,就消耗更多时间。特别是陷阱,一定是先谋而后动,是主动给对方的“好处”。好处在明,陷阱在暗。对手上当了,还不一定意识到,刀到时已经来不及挽救。自己想要的效果,让对手意识不到而主动配合,这就是谋略。下棋要赢,就要有谋略的概念,否则一定体会不到象棋的乐趣所在。
四,集结更多兵力投入战斗是通行的思维方向
在下棋的过程中,经常会感觉茫然,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才好。其实,棋局是由局部累加形成全局。在某个局部,如果双方兵力相当,一定要想办法增加兵力的投入。集结更多兵力,形成绝对的兵力优势取得局部胜利,是打赢整个战役所必须的。当你有这个意识的时候,你会发现走棋更有目的性。更有目的性,你就自然会发现,你有更多的手段。特别是有一种手段叫着“釜底抽薪”,当对手的某子被另外兵力保护,我就想办法打击那个起保护作用的兵力。这样因为比较曲折,也就不那么直观,经常能够奏效。
五,心中计算直接相关的三个回合的变化一定要准确
心中算清楚三个回合的变化,一定要准确。人脑与电脑不同,电脑可以计算很多层,很多变化,人脑不可以。但人脑有直觉能力,电脑没有。直觉的效率是最高的,但也许并不可行,而计算正是直觉的朋友。计算是为了验证直觉的可靠性,所以计算本身必须可靠。人脑的计算,以三个回合为限。太多回合人脑做不到,时间方面也不现实。通常计算错误导致输棋,是最常见的。因此,把接下来的三个回合计算准确无误,你就能大大提高胜率了。
六,当对已方来说没有进攻的先手机会时,一定要想清楚对方的先手机会再走棋
一盘棋的某一个局面或者阶段,均衡是瞬间变化的。当自己不存在先手机会时,很可能对手就有先手机会。但人的通病就是麻木,对危险的麻木。在不知道对手存在先手机会的情况下走棋,自己就很容易犯致命性的错误。这是普通棋手输棋最可能的原因。先手机会总是需要被发现的。自己的先手机会自己不知道,就浪费了胜利的机会。对手的先手机会自己不知道,就大大增加了输棋的概率。
七,象棋致胜思维的本质是发现或者创造潜在的机会,一步一步为最后的打击做好准备
拿残局来举例:你总是能看到某种走法,前几步是可以将军或者绝对先手的,但是几步之后就停止了,没有后续手段了,通常表现为缺少了某个条件。这时候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:一是此时有个障眼法或者说是思维死角,你想不到甚至是睁眼瞎;二是前面没有做好准备,例如走棋顺序问题。解决的办法也就分为两种:一是保持思维的灵活性,上下左右,东西南北,多几个方向思维;二是不要浪费所有先手机会,除非这个先手是保留比用掉更有威力。后面这个解决办法是非常通用的:当你在想着某种走法时已经想到了缺少某个条件,那么就要先准备好这个条件,也就是个先后次序问题:没有准备好这个条件,就宁可不走这一着(除非你不得不走)。
八,对“攻势”要有敬畏之心
我看棋谱和棋书,大师们在评注时经常会说:某某之后有攻势!因此这一路变化优劣明显,即对自己绝对有利(同时对对方绝对不利),或者相反。只要出现“某某之后有攻势!”这几个字,后面就可以省略了。今天我在广场下棋,又深刻体会了这一点。跟一棋友下棋,前面三盘是我二比一赢了。最后一盘,我明知道对方在一侧可以形成攻势,也用车吃掉对方一个并非焦点的过河兵而放弃了这边的防守。结果被对方在这一侧三子归边猛烈攻击而败。之后我就想到大师们说的这句话。因此,下棋时,一定要对”攻势”有敬畏之心!就像是人对鬼神一样。人的计算不会很长很深远,但却有经验总结,有直觉棋感,人是需要对这些加以信任,同时也敬畏之的。
九,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
象棋的微妙之差,是导向输赢的根本原因。两种走法看起来很相似,但是有一点点变动,结果就可能会有很大不同。这种微妙之差,自己一定要心领神会,同时也要注意感觉对方是否也已经心领,如果对方跟不上自己,那么成功的概率就增加了。对此还有一种运用方法:对看似平常的一连串走法,故意改变顺序,这样虽然本质上没有改变,但对方却有可能在思维上变得被动跟随,从而在实战心理层面有利于自己。“微妙之差”一定存在于领悟之中,一定要发现它!
如图,实战中王特接走马6退4,成为输掉整个比赛的导火索。此时应该先走炮2平1,如果红车九平四捉马,则马6退4。主动退马为败招,被动退马为正招。真的是微妙之差(取自2019年第08届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决赛最后一盘,郑椎桐先胜王天一,棋谱2019碧桂园决赛最后一盘)。
十,善于利用临时性的平衡和支撑
象棋局势千变万化,平衡和不平衡随时改变,意味着平衡总是临时性的。平衡同时也意味着支撑,因此支撑也总是临时性的。思维要保持活跃,不要追求永久性的平衡和支撑,而应该主动创造临时性的平衡和支撑,这样你就是在创造机会。有此思维并且平时有意识的训练,你就会变得感觉敏捷!轻重缓急的概念,以前很模糊,以后也会变得清晰。
实例:(取自2019年第08届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,王天一先胜汪洋)
十一,从棋子位置与行棋效率寻找赢棋机会
在棋子位置与行棋效率这两个方面能经常体验到象棋的奇妙之处。同样的棋子,摆在不同的位置上,其作用相差极大!这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情形,所谓“树挪死,人挪活”,每个人的人生,处在不同位置(角色)的时候,其人生意义可能完全不同。下棋的时候,一定要让自己更多的走出攻守兼备的棋(棋子位置),而尽量不要走出没有攻守意义的棋(棋子位置)。攻守兼备,当然要考虑与其他子力的配合效应,这是下棋时候一定要有的思考方向。
行棋效率经常体现在残局的破解中。一些残局看似无解了,已方总是比对方慢了一步,但是因为某种行棋方法(例如走棋次序的不同),迫使对方要自行多走一步棋防守否则速败,因此而取胜。当然在开中局行棋效率的影响也至关重要!从重要性上讲,开局阶段每走一步棋,都务求最高的效率,因为开局阶段的一步棋对后面的影响是有放大效应的。开局阶段的一步棋,虽然分数只是正负几十分之差,却千万不能小看。中局阶段也举个例子:为了达到某个目的,用最少的步数实现!实战中经常会有“后悔当初”的时刻,就是在后面才发现“前面某步棋如果稍改一下多好”这样的感慨。中局阶段这样的情况,通常是因为水平所限,因为对后面的发展看不清楚。很多步之后看不清楚应该是情有可原的,但至少能看三步远,还是非常有必要。有一个行棋目的性,总比盲目的行棋要好得多。
十二,走一步棋没有实际效果总是导致输棋的原因
我们走一步棋总是带有目的性,但是实际走棋之后发现没有预期的效果,究其原因,可能是因为本身目的就不对而对手直接不理,这样等于自己在焦点局部脱先,从而送给对手掌握主动权的机会;或者是因为漏算重要变化而被对手利用,自己大亏,这类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。这种问题可以统称为行棋的有效性问题。这个道理虽然非常浅显明白,但是实战中却经常犯错。因此要在实战中时刻警惕,提醒自己行棋的有效性,避免走无用棋。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